山東九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
聯 系 人:馮經理
手 機: 13305383799
傳 真: 0538-6578008
固 定 電 話:0538-6578008
地 址: 泰安市泰山區省莊工業園年華中路66號
發酵技術是指人們利用微生物的發酵作用,運用一些技術手段控制發酵過程,大規模生產發酵產品的技術。生物發酵的原材料是植物,所以生產出來的飼料具有更好的營養價值,有益于動物的生長和吸收,發展前景更大。文章介紹了我國飼料加工的現狀,分析了飼料加工過程中引入生物發酵技術的重要性作用,以及生物發酵技術在飼料加工過程中的應用技術。
1.1 加工設備落后,更新成本高,缺乏科技投入
我國在飼料加工領域還存在許多有待改進的地方,尤其是傳統的飼料加工設備比較落后。主要是由于設備投資成本較高,大部分企業不愿意承擔這部分開支,所以很多飼料工廠沒有對設備進行更新換代,導致飼料整體生產水平也隨之降低,無論質量還是產量方面,都達不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1.2 加工的飼料質量不高,影響畜禽的成長和吸收
飼料作為畜禽生產過程中的物質基礎,是畜禽必備的基礎原料。所以飼料的質量對畜禽的成長和營養物質吸收有直接的影響。如果飼料質量比較低,就會導致畜禽生長緩慢,甚至還會導致疾病和死亡。
2.1 **飼料的質量和產量
生物發酵技術作為高科技的飼料加工手段,在飼料加工和推廣領域里需不斷地推進深化,并且可以**大程度地提升飼料質量。在推廣中,可開展更大范圍的動物養殖基地,養殖基地中生物發酵技術可以對動物的養殖產生積極的影響。生物發酵技術的基本材料是植物和以植物為主的農副產品,其原理是把其中含有的蛋白質的多糖進行降解,讓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質。這種飼料的特點是口感適合動物食用,并且具有豐富的營養,能促進動物的健康發展。動物能在吃飼料時獲得更好的營養補充,生長和繁殖性能也變得更加強大,因而飼料的功效也在此得到體現。
2.2 綠色環保,有利于飼料加工行業的發展
生物發酵技術是高科技的飼養加工手段,也是綠色環保的高科技技術。在植物等相關農副產品的運用中,要有效避免化學添加劑的使用,保障生產資料綠色無污染,這樣對于畜禽的吸收有較大幫助。
3.1 生物發酵技術在生產固體發酵飼料中的應用
生物發酵技術中比較**的是郭維烈先生提出的微生物組合發酵生產4320 菌體蛋白,主要是對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利用,包括同生、互惠同生、共生等關系,特點是不需要對原材料消毒,可以直接作用于接種栽培的微生物熱帶假絲酵母上,這種酵母繁殖速度較快并且新陳代謝也較快,運用這種酵母能夠將農副產品轉化為菌絲物質。與傳統發酵工藝相一致的特點是4320 發酵成品使用過程中要保持干燥,否則會出現腐敗變質的情況。這類工藝機械化程度較低,是傳統固態好氧發酵共同存在的缺點,需要較多物料的翻拌、散熱等一系列較為繁瑣的人工操作。
生產過程中為了克服4320 蛋白發酵技術所體現出的缺陷和不足,**近幾年,簡便的微生物厭氧固態發酵生產技術被廣泛提出。厭氧發酵與好氧發酵相比,優勢在于有較低的能耗,所以微生物的新陳代謝熱量消耗也較小,不需要人工的翻拌散熱。發酵產品只要確保其密封狀態良好,可以長期存放不變質。
當前較為典型的固態厭氧發酵生物飼料有兩類:一是養殖戶自己發酵的袋裝飼料;二是規模流水線的袋裝飼料。但是這兩類接種的微生物具有一致性,包含酵母菌、乳酸菌、芽孢桿菌。養殖戶自己發酵的袋裝飼料是在密封的袋內,將接種物裝入袋子內,用繩口把袋子扎緊,保證物料的含水量在30% ~ 40%。開始時運用酵母菌殘留在袋內的氧氣進行呼吸,產生增殖和呼吸代謝,并且能夠為乳酸菌創造厭氧的環境。在無氧條件下,酵母菌進行糖酵解,分解出酒精和二氧化碳,乳酸菌在這時也逐漸增殖、代謝,產生有機酸。袋子內氣壓在不斷增壓的過程中,有二氧化碳伴隨著酒精以及有機酸向袋外面排出,技術人員根據排出酸香味對成熟度進行判定。有氧發酵階段:C 6 H12O 6+6O 2 → 6CO 2+6H 2O 無氧發酵階段:C 6H 12 O 6→ 2CO 2+2C 2H 5OH,這樣不但生產工藝簡化,生產成本也隨之降低。
3.2 生物發酵技術在生產單細胞蛋白和菌體蛋白飼料的應用
這種技術主要的應用范圍是廢水的應用處理方面。有機廢水的來源主要是造紙、酒精、氨基酸、有機酸工業在生產和發酵過程中產生的。因為這些物質中BOD 和COD 值都比較高,如果直接進行排放,對空氣和環境都會產生污染。因而在20 世紀60 年代,生長速度較快的熱帶假絲酵母成為很多生物發酵的主體,液體連續培養技術應用于廢水處理中,但在酵母生產的過程中會產生苦味,所以不適宜添加到飼料中。在20 世紀80 年代末,中國工程院院士倫世儀帶領一個課題小組在徐州釀造總廠,運用熱帶假絲酵母連續培養以此處理酒精廢水,所生產出的酵母具有比較好的口感,但因為廢水中含有的有機物含量較低,干物質的收得率在培養中根本達不到1.0%,商業價值體現得不明顯,所以運用到商業中意義不大。在西歐等一些發達地區,在有機廢水的研究中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物力。在大多數發酵產品的生產過程中,對廢水的處理投入多數超過發酵本身的技術資金投入。
比如荷蘭和芬蘭,國家資金不用于生產酒精、氨基酸和有機酸這類的大宗發酵品,究其原因不是因為生產技術不發達,關鍵是不想污染本國寶貴的水資源。在我國,谷氨酸、賴氨酸、檸檬酸、酒精的發酵在世界上排名靠前,不是因為我國的發酵技術和提取水平處于**地位,而是我國犧牲了大量的水資源,雖然換取了一時的利益,但從長遠考慮,水資源污染將會帶來不可預估的損失。
單細胞蛋白、菌體蛋白都是工廠大規;囵B的產物、酵母、細菌、放線菌等是食品以及飼料蛋白的來源。單細胞蛋白和菌體蛋白飼料實質是運用蛋白微生物菌體做飼料,在工業培養方式的基礎上開展培養。培養原理是運用淀粉、味精廢液、亞硫酸紙漿廢液及廢紙、酒精工業廢水等為原料,接入酵母、絲狀真菌這類菌種,在發酵、分離、干燥等技術手段的運用中獲得高蛋白微生物菌體,作為飼料蛋白。比如:菌體蛋白飼料,粗淀粉以及渣類物質為主要材料,進行無機氮源的相關內容添加,在雙菌協**酵的過程中,能夠輕松得到固體的發酵菌體蛋白飼料,該物質和魚粉有一致的營養成分。
在生物科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,特別是酶工程、基因工程和發酵工程等相關技術的深入研究,很多新型的“基因工程菌種”在飼料的生產、加工和調制過程中得到廣泛應用,飼料資源的利用前景和市場也逐漸廣闊,具有高營養、高吸收率的生物飼料被廣泛應用,并為畜牧發展作出較大的貢獻。